韩寒的成名路是‘拼爹’结果,韩寒的重要博文‘高度疑似他人代笔’,韩寒的公众形象是靠团队包装……”1月15日,前百度高管、IT评论博主麦田发布长篇博文《人造韩寒:一场关于“公民的闹剧”》,此文一出,迅速在网上引发激烈争议。韩寒造假了吗?
1.韩寒之父韩仁均或通过校友为韩寒开启成功之路
韩寒之父韩仁均对文学有着特殊的迷恋,不但自己是写作的好手,还曾给自己起笔名“韩寒”。
在父亲的精心栽培下,韩寒的语文功底也十分了得。
此后,韩仁均为韩寒报名“新概念作文大赛”。为比赛出题者名为李其纲,李其纲又恰恰是韩仁均的大学同学,而令韩寒踏上成功之路的《杯中窥人》,恰是李其纲在“单独考场”条件下的“临场命题”。…[详细]
2.书商路金波或助力韩寒转型成公知
2005年,书商路金波与韩寒展开深度合作。
据麦田定义,在2005年前,韩寒的主要特点是“骂教育”(以《三重门》为代表);2005-2008年,主要特点是“骂文化”(如与白烨论战);2008年至今,主要特点是“骂社会”(时评杂文)。
尤其是2008年之后,韩寒的文章无论在内容上还是风格上都有了“突变”,前后反差极大。麦田给出的解释是:路金波恰恰有“操作策划”的经验和背景。
麦田认为,“如果韩寒当年止步于此(2008年之前),他最多只是一个著名文人”,但经过路金波操盘,从2008年开始不到三年,一个“公共知识分子”诞生于互联网。
3.韩寒某些博文的发表时间与比赛时间高度重合 疑为“人造”
根据麦田考证,自2008年以来,有13篇文章与韩寒参加赛车比赛的时间重合了。但是,韩寒又“不可能一边进行着非常专业的赛车比赛,一边还好整以暇的写时政博客”。“你能想象一个赛车手明天上午要进行专业比赛,但凌晨1点却还写博客讨论政治吗?”
麦田认为,完全可以就此合理推断:韩寒部分的博客文章,高度疑似他人代笔。世上并没用大家想象中的“公民韩寒”,有的只是“人造韩寒”。